企业文化是OpenStack网络需求的关键
Posted on 2020-03-26
尽管开源工具以灵活性和定制能力而著称,但这些工具(包括OpenStack)并不适合所有企业。
OpenStack网络需求很大程度上围绕着一个组织的文化以及它如何支持其网络基础设施。根据V.K. Cody Bumgardner的说法,相比那些在选择工具方面具有更大灵活性的组织,供应商驱动的组织更难获得OpenStack的好处。对于一些网络工程师来说,OpenStack的网络需求意味着放弃对基础设施的一些控制,并将控制权移交给其他人,如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
Bumgardner在其著作《OpenStack in Action》中讨论了网络团队在进行OpenStack网络部署时对OpenStack网络的需求和最佳实践。
为什么企业会采用OpenStack而不是其他IaaS?
Bumgardner:这是一个战略选择,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例如,医院是由供应商驱动的,他们希望所有东西都在一个供应商堆栈中,并且有人垂直地控制每个集成点。
对于其他组织,你可以选择进行架构决策。你不必什么都靠自己。如果你想使用特定类型的最佳网络,可以。如果你想在机器上使用软件,可以。如果你能够灵活地利用同类最佳的系统,那么OpenStack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这不是你的企业文化,而且你拥有几乎指定的基础设施,那么OpenStack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有一种使用API控制基础设施的标准方法。在选择如何进行部署和选择管理的基础设施方面,它更加灵活。
组织应该知道哪些OpenStack网络需求?
V.K. Cody Bumgardner:主要的问题是:你的文化是什么?你有没有去找一个供应商,对它说,‘把你的设计给我,告诉我买什么,如何支持它’?首先,你要评估系统。你有哪些选择?
如果你有专人在特定的设备模型上工作,那么OpenStack可能不适合你。如果你的员工在更高的层次上工作,并且对底层架构有一些基本的了解,那么OpenStack非常有用,而且限制要小得多。
当你对OpenStack进行更改时,它允许最终用户或开发人员在机器级别上做出决策。如果要构建的东西应该有一个静态地址,可以请求并自动接收静态地址。或者,如果想在租户中创建一个网络层次结构,可以这样做。
在一个正常的企业系统中,你将与十几个不同的人交谈,并通过不同的许可,从OpenStack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在租户内部构建自己的世界。至少在内部,网络控制由你决定,因为你可以创建层次结构。
一个例子是负载均衡应用程序。你不能在一个OpenStack集群中进行地理负载均衡,但可以进行本地负载均衡。负载均衡器可能是唯一从租户公开的东西。然后,你可以在租户中部署一个三层体系结构(它本身在OpenStack系统中是多种多样的)。这意味着架构师可以控制它。即使在开发环境中,你也要将设计和架构部署的控制权交给那些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
网络和开发团队如何协同工作以充分利用OpenStack网络部署?
Bumgardner:让你能够从网络、开发和存储方面协作的一件事是,能够查看相同的基础设施,了解其配置情况。
有网络经验的人可以为网络功能虚拟化或负载均衡器创建不一样的配置,而不会有害于更广泛的功能和策略。在企业应用领域,网络管理人员将拥有一个或多个大型负载均衡器和一定的部署策略,开发人员必须遵守这些策略。将功能虚拟化并推送到租户中意味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更紧密地与应用程序人员协作。将功能虚拟化并推送到租户中意味着网络人员可以与应用程序人员更紧密地合作,为网络功能、负载均衡等创建自定义服务。
你可以获得标准工具的好处,但故障域仅限于特定的项目,网络基础设施可以针对特定的租户或应用程序进行定制,而不是尝试集中部署。
OpenStack网络需求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挑战?
Bumgardner:如果你能在任何地方有效地部署OpenStack,它会给你厂商和技术中立性。你将始终拥有某种形式的存储、计算和网络,但如果有任何组件可供使用,你可以更改底层物理基础设施。
从管理和监控的角度来看,部署资源、监控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提供身份验证和授权的方式将是相同的。你不需要在技术上与OpenStack保持一致才能获得优势,但你需要在文化上与OpenStack保持一致,并拥有合适的人员。
如果你的组织理解事物在低层次上是如何工作的,并且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去理解事物是如何工作并使它们工作的,那么OpenStack可能会非常棒。你可以安全地将更改推送到单个用户,而无需花费所有时间为用户提供内容。
然而,如果有问题时,你只是打电话给供应商,让他们为你做一切,那么OpenStack对你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你可以获得支持,但如果你的组织没有了解计算、存储和网络之间关系的人员,则可能很难利用这些人员。如果你不明白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或者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那就很难支持整个系统。
热门文章Top10
- EasyStack位列2018 OpenStack用户调研报告全球前三甲
- 金融云案例:EasyStack助兴业数金构建首个OpenStack金融行业云
- 证券私有云平台实战经验分享:海通证券金融云思考与实践
- 证券私有云案例:做科技型券商,EasyStack助光大证券构建私有云平台
- 制造私有云案例:EasyStack超融合助力可口可乐装瓶作业系统稳健升级
- 江苏农信携手易捷行云,打造业内规模最大的农信开源云平台
- 金融私有云案例| 新一代私有云OTA式赋能台州银行商业创新
- 能源云平台案例:EasyStack助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构建信息化云平台
- 银行金融云平台案例:EasyStack易捷行云助人民银行构建新一代征信系统生产环境云平台
- 证券私有云案例:践行三年数字化战略 国泰君安借EasyStack易捷行云打造金融云平台赋能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