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观察】易捷行云EasyStack:以可进化的新一代云平台,攀登云计算的“卡瓦格博峰”

Posted on 2021-12-06

毫无疑问,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企业级客户对于云的接受程度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正开始从传统架构全面转向云架构,这也让云架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并采用。


但也要看到,企业上云过程中,无论是基于公有云架构还是基于私有云架构,都面临着种种挑战,具体来说:公有云往往部署在由厂商自建或租借的数据中心中,并由一支规模可观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与运维,因此具备持续升级的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总体可用性,但其短板在于公有云一开始就不是以产品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构建,从而无法实现灵活的私有交付。


与此同时,传统私有云的优势在于可灵活按需部署,数据安全性更好,总体TCO更优,但传统私有云的短板在于无法进化,因为传统私有云的架构采用的是传统架构,云平台在建设交付之日起,就进入到了生命周期的倒计时。


截屏2021-12-06 下午7.05.23.png

易捷行云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 


因此,面向未来,如何帮助更好的企业上云、应用云、管理云、优化云,使企业付出更少的代价获得最好的云的服务,成为业界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为此,在日前举办的OpenInfra Days China 2021上,易捷行云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旗帜鲜明的提出,未来唯有基于可进化架构才能够彻底解决软件平台与硬件之间的耦合,满足云基础设施不断迭代和进化的需求,最终让每一朵云平台都具备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那么,什么是可进化架构?易捷行云EasyStack基于可进化架构打造的新一代云平台具备何种能力和优势?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可进化架构能否真正搭建开源生态与客户环境之间的桥梁,由此真正让企业从容上云,不惧挑战呢?


可进化背后的逻辑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基础软件行业有两个重要的趋势:一方面是“软件现在吞噬一切”,每一家公司都正在变成软件公司;另一方面是“开源也在吞噬一切”,越来越多的公司也都在拥抱开源,并使用开源软件。


确实如此,开源作为整个软件产业的创新驱动力,代表了全球科技创新产业最新的发展趋势,根据Linux基金会的统计,现在全球软件产业代码中有70%以上的代码来源于开源软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开源技术逐渐成为推动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导向,它改变了以往的技术创新的“进化”模式,更引领着软件技术标准的发展和创新。


如果聚焦到云计算技术这一领域,可以发现过去几十年最重大的技术变革是互联网技术,最重大的推动力则是开源生态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为开源生态奠定了基础并为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提供了手段,而开源生态为包括云计算技术在内的技术变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开源生态本身并不能直接使其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合二为一,仍然需要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作为催化剂。


在此过程中,云计算技术的诞生即是尝试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美结合以寻求价值最大化的绝佳案例,不过开源生态与产品化也有着天生的矛盾,即产品化程度越高,意味着与开源生态的距离越远;而开源生态的特征越明显,则意味着距离成熟市场越远。


对此,刘国辉说:“如何基于开源生态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找寻到一个全新的路径,既能够非常好的兼容各种各样的开源生态社区,又能够高度的产品化、降低复杂度,使用户能聚焦到业务场景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同时它还不能是一个固定的形态,这就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或者全新的设计思路,才能够实现二者的兼得。”

 

在此背景下,易捷行云EasyStack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一难题,并在经历了大量的实践和验证之后,提出了“可进化架构”的创新方案——即易捷行云EasyStack将云平台构建成为一组各自独立的具备合适粒度的组件,并将每个组件进程作为一项服务运行,同时针对各项服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部署、更新和扩展,以满足云平台在运行时动态调整部署形态、实时可伸缩、动态更新和扩展新的能力,由此带来的价值在于,无论客户硬件基础设施怎么更新换代,无论客户应用如何改造,具备可进化能力的云平台始终应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以使用户可以始终聚焦在业务上而不是平台上。


事实上,可进化架构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是易捷行云EasyStack一直以来在具体实践中与企业需求融合创新的结果,同时更是易捷行云EasyStack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过去几十年来的软件产业发展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的结果。


“没法预测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过去,可以看到最初的操作系统诞生之初,也是专有的且和服务器、大型机是一体的,往往只能满足单用户,实现单任务;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通用操作系统,可以满足多用户和多任务,同时帮助用户屏蔽了硬件的管理,而云平台本质上就是云的操作系统,它和通用操作系统在底层的逻辑上是一样的,只不过面对的对象是数据中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易捷行云EasyStack所提出的可进化架构,解决的不仅仅是平台与硬件之间的耦合问题,更彻底地把不同的数据中心带来差异化给‘抹掉’,由此也抽象出了一种全新的软件的形态,我们把它称之为新一代云平台。”刘国辉说。


定义新一代云平台


那么,易捷行云EasyStack基于可进化架构打造的新一代云平台具备何种能力和优势呢?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维度呢?


刘国辉告诉我,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是基于数字原生架构的一体化、场景化、可进化的全新一代云平台,它采用了平台与云产品分离的创新架构,实现了商业模型上的创新,同时平台永续生命周期永久授权+云产品订阅结合的全新模式,又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级客户方便获取各种各样的云服务,在降低客户采购门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的整体TCO成本,具体来看:

 

首先,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的技术底座是数字原生引擎(EOS),在整个平台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构建在Kubernetes上的稳定、可靠、安全的数据中心操作系统,通过数字原生引擎抽象出的声明式数字原生引擎原语,使得易捷行云EasyStack的总体平台可以采用低代码方式构建,通过事件驱动,又将产品与服务以编排的方式进行构建,由此真正解耦了平台与云服务,用户可以持续不断地以所见既所得的方式按需(Pay as You Go)获新的云产品与服务。


“我们在数字原生引擎的研发上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第一阶段是2018年左右,当时我们初步把这个引擎的原型开发了出来,随后我们就在生产级的云环境中做了大量的实践和验证,不断地优化其稳定性和可用性,当然这个引擎本身用户是感知不到的,为此2021年初我们又通过桌面化的方式实现了SDK API ready,即通过ECP云开放平台,让用户能够感知到数字原生引擎存在和价值,这也意味着数字原生引擎的技术创新迈入了第二阶段。”刘国辉说。


其次,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通过云基础设施(ECF)提供云原生就绪的服务,并借助SDC(算力抽象与供给)、SDN(虚拟网络抽象与编排)、SDS(数据存储能力)三大基础能力,用户可无需借助负载的组网和多种架构的硬件设备,即可为应用提供可用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


据了解,云基础设施(ECF)支持“一云多芯”,即一套软件栈可以同时支持x86,Arm多种指令集CPU架构服务器。在此基础上,在算力层面,提供包括容器,云主机,裸金属多种算力集合并且支持包括GPU/vGPU的硬件加速能力,同时提供统一的编排、调度API,使应用的迭代与升级能够通过一个平台完成,除了丰富的算力,ECF还能提供高性能云存储,与统一网络能力,将不同算力的数据与流量有机的整合,同时通过一体化的监控、运维、日志、管理降低云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


不仅如此,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的核心特性还在于基础设施的动态可编程,支持从3节点到上万节点的可进化,能够有机的运行在不同规模的云环境中,由此极大地降低客户的总拥有成本,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应用创新。


刘国辉认为,从3节点到上万节点的可进化的背后,不仅体现了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的核心架构是极为灵活的,同时也证明了整个核心架构的先进性,既可以实现极小规模的部署,也能满足超大规模的部署,而这也代表了一种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未来的边缘云领域,用户仅仅只需要借助一点点算力资源就可以“跑”起来,这对于用户未来在整个分布式云环境中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最后,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还通过云开放平台(ECP),聚合云服务和第三方生态,不仅能够帮助用户从传统的私有云或者公有云环境中,一步进入全栈云的生态世界,也能够帮助用户在行业中持续取得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也实现了“OTA”的全栈可升级,它的价值在于通过“OTA”,用户可借助无人化或低参与度完成系统所有升级、配置、固件升级等工作,帮助用户在可控前提下降低维护成本,高度自动化不仅能够提升效率,更关键的是避免了人为参与可能带来的失误,使得新一代云平台不再受限于软件版本的限制,某种意义上实现云平台永续生命周期。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0+大型客户在使用易捷行云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通过从操作系统到云产品与服务的整栈升级,从基础资源到高级能力不断进化,新一代云平台可以不断生长出更加丰富的能力,包括一云多芯、裸金属、云原生安全容器、容器集群,DevOps,高性能云存储,高性能网络等,由此帮助用户实现从云基础设施到大规模云平台的发展目标。


客观地说,随着分布式云、边缘云、专属云、行业云以及各种混合多云等不同云的部署和运营方式日趋多样化之后,整个云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而易捷行云EasyStack提出的“可进化架构”,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也是具有重大价值的,这是因为可进化架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同样也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与架构原则,而企业未来基于易捷行云EasyStack“可进化架构”所打造的新一代云平台作为企业业务创新与变革的支撑,无疑也将进一步加速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进化和迭代。


开源生态的下一跳


卡瓦格博峰,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不仅是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同样也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在刘国辉看来,开源生态产品化正是是云计算领域的“卡瓦格博峰”,而易捷行云EasyStack过去几年的技术创新过程,也正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永攀高峰的过程。

 

“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的主峰,也从来没有人类登上过,在新一代云平台立项之初,我们就想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去给整个团队打气和激励,这是因为基于可进化的架构打造新一代云平台这件事情,在业界也没有人做过,当时我们也不能百分百确保能够成功,因此我们只能全力以赴,而全力以赴的精神和态度,决定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攀登上去。”他说。


回头来看,从2014年创立至今,易捷行云EasyStack走过了七年的时光。七年来,易捷行云EasyStack始终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由此也实现了从成立、跨越、升级到进化的进阶,特别是在开源生态产品化的探索与创新领域,易捷行云EasyStack一直坚持“全球标准,生态开放”的理念,在OpenStack、Kubernetes、Ceph等技术领域的核心代码贡献率多次排名全球前十;同时,EasyStack还是OIF基金会黄金会员、Ceph基金会创始会员、CNCF基金会会员、Linux基金会会员、OCI开放容器组织会员、拥有OpenStack技术委员会席位,且是唯一亚太区企业席位等等,可以说易捷行云EasyStack过去几年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的成功,正是构建在开源生态的基础上,而这也为易捷行云EasyStack基于“可进化架构”打造新一代云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易捷行云EasyStack也一直保持着不断的创新和进化,目标始终是希望将开源领域的技术、市场和生态“统一”起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刘国辉强调:“在这个闭环的过程中,如果只有两个环节是不行的,必须要发挥三者的关键力量,这也要求易捷行云EasyStack必须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整合这些资源,所以早在几年前我们某种意义上就不仅仅是一家OpenStack的企业,而是一家基于开源生态产品化的云计算企业,也正是因为我们把这三者有机的协同起来,才实现了开源生态的产品化,提出了可进化架构,并打造了新一代的云平台。”


而展望未来,易捷行云EasyStack也将进一步“深化”开源生态的产品化,在多元化的开源生态中,通过可进化架构搭建开源生态与客户环境之间的桥梁;同时,易捷行云EasyStack也会持续贡献自身的力量,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带回到社区,让整个开源社区能够更好地和市场以及客户之间协同起来,推动开源生态产品化的“下一跳”,并为用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80年代风靡全球的《第三次浪潮》中曾写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而在四十年之后,当初他提出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已经再造了全球经济的新格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易捷行云EasyStack基于“可进化架构”所打造的新一代云平台,背后也不仅是易捷行云EasyStack持续坚持创新和探索的印证,更是对已经到来的开源生态云计算时代一种提前预见和实践,同时这也让易捷行云EasyStack能够站在全新的起点之上,以一个全新的、面向未来的可进化的云操作系统和云平台,更快地加速企业上云的步伐,并更好地使能全行业的创新。

Posted in
咨询热线:400-100-3070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院东区1号楼1层107-2号

南京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168号润和创智中心B栋一楼西101

上海office:上海黄浦区西藏中路336号华旭大厦22楼2204

郑州分公司: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三环路大学科技园东区14号楼3层北户301

成都分公司:成都市高新区199号天府三街太平洋保险金融大厦A区8楼


邮编:100094


邮箱:

contact@easystack.cn (业务咨询)

partners@easystack.cn(合作伙伴咨询)

marketing@easystack.cn (市场合作)

training@easystack.cn (培训咨询)

hr@easystack.cn(招聘咨询)

Copyright © 2017 EasyStac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3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994号